問世間垃圾為何物

17.2.18


香港無牌攤販賣的舊物,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:

(非貼身)書籍、唱片、古玩、音響電器、家具、單車、老翻四仔
(貼身)衣物、鞋、床具
(入廚類)杯碟碗筷、烘焙機、榨汁機、電飯煲
(食入口)快將過期的食品、賣剩以及來歷不明的食材

如果這是一個由上至下,對二手物接受程序的排序,你自問能接受到哪一層?


問世間垃圾為何物,直教人勢死不許/

在我生活的小社區,村民對垃圾的定義既嚴謹又狹窄,若非徹底「溶溶爛爛、病毒四散」,都不會輕言「不要了」這三個字。

這不一定單純出於「環保、可持續發展」的高尚理念,只是當你每日被外判商壓榨,拎緊最低工資,麵包當代餐時,一蚊兩蚊都係錢,Sorry 豪唔起。

窮是種磨煉。要從港九18區的垃圾中找出有價值的潛力股,加以修補、整理、編排再轉售,其實好考驗品味和眼光。



物件一度選擇了人/

漫畫《Hunter x Hunter》中有以上一幕。小剛和基路亞要在跳蚤市場中尋找有價值的舊物轉賣賺錢,二人誤打誤撞學懂用「凝」觀測(念能力的一種,將精神集注於眼),便可從芸芸古物中識別出那些自帶氣場的優品。

原理是,工匠或名人在精雕細琢的過程中,會不自覺地注入念力,令物件自然沾染匠氣,洋溢寶玉般的光輝與生命力。

故事帶出一個簡單道理:千里馬都要遇上伯樂。單憑名牌 Logo 來判定優劣很輕鬆同時很懶惰,大海撈針,從二手市場中物色隱藏SSR上品卻是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,姑勿論惜物、物哀之道,我相信物我相遇本是種緣份。

「世界咁大又會咁啱比你搵到條咁fit身的大褸!」或許應該說,是物件選擇了人。who knows.


古董與舊菜,一線之差/

心中一直都對港人近乎瘋狂的處女情意結感到黑人問號,「切忌著人舊鞋」思維根深蒂固,用人舊嘢可能諗起都打冷顫。是意頭不好?還是衛生問題?洗過、消毒過的古著又如何?嫌貼身,不著上身的家具、玩具呢?H & M同forever 21的所謂新衫也曾經周地擺。去到日本,港人前仆後繼到假日市集、二手市場打卡掃貨,鄰家月光總更圓,講到尾又是包裝、印象的觀感問題。

年廿九,「斷捨離」心法再度成為話題。其實箇中重點,不應只是清理舊物騰出空間,然後跳起yeah又可以鳩嗚淘寶買新衫,而是檢視自己的選物策略,為用不得其所而不幸閒置櫃底的浪費而默哀,沒有伴隨省思立志,過年還有甚麼新氣象可言?


年復年,上一秒餐桌上的饗宴,下一秒頓成垃圾。自己不要,亦怕肉酸失禮,不好意思轉讓,情願親手塞入堆填區一了百了;街友拾荒者不介意嗟來之食,執人口水尾還隨時飽受白眼洗禮。學子華神話齋:「搵食啫。」

年輕一輩怎樣想?筆者認識一位陶藝師,曾經四出回收大批酒樓結業後棄置的瓷杯花瓶,古老餐具服務食客多年,經巧手補修重塑,出窯後改頭換面,重新上色,又迎來器物意想不到的第二生。

今年亦有志願團體出動維園,搶救年宵花市的「賣剩蔗」。物理上的拯救,可能只是人手和空間的問題,惟獨心理上、價值觀上要改變大家對善用資源的取態,就要不斷挑戰垃圾的定義。

「著上身的就唔要得?」「食入口的就唔要得?」用得唔好「嘥」,大家都識講,但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條底線,太麻煩 no。太貼身不衛生 no。太多人見到好羞家 nonono。

「毋忘垃圾」在維園年宵尾聲發起搶救物資行動,將食物、年花和擺飾等物資回收並現場轉贈遊人,減少堆填區的負擔。

(圖片來自:毋忘垃圾專頁)
食之大義:對世間萬物的感謝/

站在媒體視角,筆者近年留意到愈來愈多年輕人自發成立回收組織,他們有的引入 Dumpster-diving 的概念,身上著的、用的都可以取之桶內。人棄我取,你嫌棄過時不合身,我修理翻新後又成就一條好漢。

月前第一次踏入觀塘的綠色超市,才發現原來連食入口的物資都有得救,只要處理得宜市民大眾亦可選購善用。這份綠色生活態度,不止於入Mark & Spencer 買盒 Fair-Trade 茶包,更像是一份承諾,要環保就環保到盡頭,身體力行去做,遠比禁個掣 Share 來得擲地有聲。

很多人認為,我不是無錢不是窮,好人好姐為乜要用舊嘢?我想,他們這一切為環境而付出的額外成本,除了為求慳家節流,背後還包含著一份對食物、資源的尊重與謝意,看過生產線背後的消耗和犧牲,看過全球食品生產商人極力隱瞞的畫面,A man cannot unsee the truth.

新年流流,賀年的本意原是對美好將來的期盼和展現,奈何為了臉子工程、陳腐傳統觀念而好大喜功,傲物棄德,一個城市這樣走下去,我想誰也看不到未來。

是的,愛思索便會福薄,只準朱門酒肉臭的浮華島嶼,Oh so Hong Kong.

文:一樹
街拍相片:一樹

You Might Also Like

0 Comments

Editor's Pick

Facebook

Instagra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