沙橋村|香港和深圳,不過是一江之隔

8.9.17


週末約踩單車,還是老樣子大圍大尾篤這些萬年路線?其實新界北擁有各式各樣的單車路線,沿單車徑慢騎,不消一會兒就能遠離市區,踏青、看海,盡情感受香港鄉市相鄰的地理優勢。

上次與朋友從天水圍租車出發,一路向北,順著海岸線來到昔日的養蠔業重鎮沙橋村,甚至誤打誤撞,闖進滿佈紅樹林的荒廢濕地。站在這個北海灣上遠望,一江之隔的對岸,就是大陸深圳南灣。這麼近、那麼遠,這份若隱若現的隔閡,為這次旅程添上另一層意義。


工欲善其事,當然要先找到一台合適的坐騎。我們一行二人坐地鐵到天水圍後,走十分鐘就來到雄記單車堡了,這家單車舖規模很小,主打街坊生意,車雖不算新,但價格就相當合理。當日我們來到,老闆剛好只租剩一台車,怎麼辦?

正當我們苦惱之際,老闆就說他自己有一台 Trinx 摺疊式單車,平時不會出租的,但一看我們這些區外人遠道而來就讓我們玩玩,而且不額外收我們差價,算是良心。起初以為輪子這麼小,踏起遠路來會很辛苦,誰知道一點也不會累。於是我們就趕快出發,希望能夠趕在日落前到達海邊。

另外,雄記單車堡與其他單車舖最大的分別,是他很晚才關門,後來有次我回來租車,問老闆七點後怎樣還車(香港一般租車舖大概七點就會打烊,過時還車要罰錢)。老闆笑說他開到九點、十點,你在這之前隨時回來還車都可以,聽到我們備案的口吻,他還準備了兩個車燈(每個加十元),並著我們離遠看到警察就下車推好了,晚上這邊住宅區很多人出來散步,老人家可能看不到車,小心為上。

當日經過,剛好拍下海市蜃樓般的倒影。

車租好了,就可以昂然出發了!當日空氣和緩,午後有斜陽卻不算炎熱,騎起單車有微風送爽剛剛好,大大減輕了夏日騎行的壓力。我們從天水圍市區出發,沿公園轉入天水圍河,一路向北方騎,直到差不多快到濕地公園,就可以拐彎進幸福山莊一邊,直走時左方應該會看到一個釣蝦場。

之後的路段,開始逐漸脫離單車徑,馬路上久不久就會有大型貨車往返,起初我們對此不以為然,後來回想,才驚覺這些都是運送本地畜牧業貨品的大型車輛。換言之,此時我們已經正式離開市區,踏入香港西北區的第一產業興盛的神秘地段。


天水圍河實為明渠,貫穿香港新界西北部,兩岸設有河畔公園及新發展市鎮。雖然明渠經常被詬病衛生不佳而被冠上「臭河」之名,但偶爾天氣好時,天水圍河仍然是市區難得一遇的水色,吸引在地人沿河跑步做運動。


這段馬路的入口處,埋伏了一條看不見盡頭的「長命斜」。慶幸坡度不算高,有心有力者大可一口氣狂飆上爬。而走休閒路線的我們就決定勇敢放棄,推車也會出汗啊不是開玩笑的。


接下來的一段石屎路,人煙稀少之餘,亦有種寸草不生的荒蕪。而人總是好奇的,愈肅條的地方就愈吸引人去一探究竟。


醜話先說!這一區充滿著畜牧業,就連空氣中也充滿著大自然的「清新氣息」,泥土、海水,當然也少不免散發著雞鴨鵝排泄的「精華」,令人頓時以為回到鄉下農村。至於這些一幢幢外形冰冷的鐵皮屋,大概全都是安放動物的廠房。


這兒的廠房都散發著一股江湖味。聰明人一定知道,這兒當然是充滿野狗的。


從地圖上看,這段路程一點也不遠,大概只有2.2km左右,但由於上下坡眾多,而且都是大馬路,踩起來體感距離會更遠。如果都是從同一入口進入,只要記得一直順著馬路走,別拐進小路就會到達這邊最北的沙橋村。


話咁快就日落了。這時我們才來到村口附近,那兒剛好看到一個小巴站,縱然有點破廢,但還是有車來和村民出入的,若有意來看又不想騎車的話,就可以從元朗泰豐街乘坐 35號小巴,一路到沙橋站揚聲下車,認著「陳祥記」的招牌下車,慢慢行十分鐘左右就能去到海岸,看沙橋村特有的蠔殼田景色了!


四野無人,卻充滿著人為痕跡,廢墟迷一定會對這個地方愛不釋手。


你沒看錯,左邊的白布上是寫著「保家衛村 抗爭到底。」

不止新界東北,其實連一早被流放的新界西也持續面臨地產霸權的迫害,雖然不知道事情的原由,但可以肯定還有很多像他們這些遠在邊疆人在吶喊。香港這麼細,世事那有這麼多「事不關己」?我常說,旅遊應該帶著謙卑學習的心,欣賞異地美景的同時,多了解自己生活圈以外的時事。這時才值得說一句世界這麼大,而我是如此渺小。


同行人士建議大家穿著長褲、紮起頭髮,以及帶備水和蚊怕水。熱。


村有村規。小小一條村落,未知住了幾多戶人家?


入村了,村內聞聲不見人,最多的反而是村狗,有些更對外人甚有惡意,怕狗人士自重!


亂拼亂補的設計,有沒有幾分哈爾移動城堡的味道?那抹藍色我個人蠻喜歡的。


從這條羊腸小徑內進,兩旁盡是紅樹林木,表示我們快將到達終點了。


別過叢林,我們隨即被眼前的景像所震撼,日落黃昏,對面就是深圳南山區,而我們正身處於元朗最西北的海灣。


一地慘白色的蠔殼和紅森林是這兒的標誌,未知是不是日久失修加上靠近內地,附近散發著一陣微微的腐爛味,總覺得水面有層油。美是美,但同時無法忽視大自然給我們的警示與教訓。孤獨的輕舟,仿佛承載著昔日的輝煌歲月,默默地被波浪拍打,搖曳。

看到滿地蠔殼,方圓十里卻又空無一人,大家會不會像我一樣,對這兒的歷史感到好奇?

隱世只因荒廢

翻查網上資料,原來沙橋村曾是港深兩地養蠔業的重鎮,這個海灣位於鹹淡水交界,故非常適合養蠔。一江之隔的對岸,亦有參與這門生意。早於二戰前,港深沒有政治矛盾的隔閡,兩地的養蠔戶都會通力合作,蠔幼年時就在香港這邊海灣養,當成熟後就遷移到深圳一邊較淡的水域養,保證養到肥肥白白才拿出去賣,合力將養蠔的效率推到最高。

然而好景不常,自從50年代中港邊界設立之後,這段跨界的合作亦隨即中斷,及後社會轉型,本地養蠔業末落,退休的退休,出城的出城,這片蠔田亦人去樓空,留下紅森林作伴、滿地蠔殼的寂寥光景。


不說不知,全港有超過900個淡水魚塘,大部分遍佈新界西北。自然就在我們身旁,拍照打卡無罪,但同時亦應有意識地守護這些珍貴自然環境,不過是身為旅人最基本的禮儀。畢竟有些山水,我們是想行一輩子的。

You Might Also Like

0 Comments

Editor's Pick

Facebook

Instagram